首页  CEBD介绍  CEBD动态  研究项目  学术著作  中文成果  英文成果  基地文件  党建专栏  English 

 

  CEBD动态  
 

叶航讲座:道德哲学的自然主义基础

2019年06月20日 18:47  点击:[]

 

    2019年6月14日上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举行了第一期启真学术讲堂。浙江财经大学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叶航教授应邀作题为《道德哲学的自然主义基础 ——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解读》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教授主持。

    近年来,“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由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丛书虽分属生物进化论、脑科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但其背后的主题是一致的,即人类道德行为具有坚实的自然主义基础,它可以弥合“道德义务论”和“道德后果论”两大道德哲学的经典传统,从而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人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等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讲座伊始,叶航概略介绍了“道德义务论”和“道德后果论”的相关理论背景。齐美尔首发“社会何以可能”、“道德何以可能”系列之问,叶航引入了对这一问题的两派解释脉络:其一为康德至罗尔斯和宾莫尔的所谓“道德义务论”,道德律令、无知之幕和自然正义均假设了道德的先验存在;其二为达尔文至威尔逊和诺瓦克等的所谓“道德后果论”,该派解释强调进化过程中的群体选择理论,认为道德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这种解释受到来自生物学内部的诸多诘难,最为典型的是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理论。

    接下来,叶航详细解读了“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这套译丛选自国外生物进化论、脑科学和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最新成果,是对群体选择理论及道德哲学的自然主义基础的有力回应。《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大脑与文化》和《地球的主人——探寻人类的起源》探讨了基因与文化的共生演化问题。《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被狩猎的人类——灵长类、捕食者和人类的演》和《道德的起源——美德、利他、羞耻的演化》重新阐释了群体选择理论。这些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道德行为有坚实的自然主义基础。

    最后,叶航总结道:“后果论”与“义务论”是道德哲学的两大经典传统,它们导致伦理思想的对峙,至今难以弥合。也许,只有重归达尔文创立的自然观,我们才能在两个不同维度上寻求它们之间的统一:从物种演化角度看,人类道德心智的形成是“后果论”的,因为它无非是我们适应生存环境的产物;但从个人行为角度看,人类道德心智的实践又是“义务论”的,因为道德心智一经形成,就成了我们无条件的行为目的。你可以想象其中包含的逻辑——由物种演化所体现的功利主义后果,恰恰需要通过个人无功利的道德义务才能实现。

    讲座交流环节,赵鼎新、郭静云、赵琦等学者分别就小规模合作和大规模合作各自的基础及相互间的结合点、合作行为本身能否上升到道德层面、合作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如何遗传、进化中的道德情感的能力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与叶航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上一条:叶航教授出席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经济管理学术年会 下一条:山东大学黄少安教授应邀访问CEBD并作学术报告

 
 
 

版权所有:浙江财经大学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